广安州(修明代)石城墙记

明代吴伯通撰

明代广安州副知州(同知)(1486年任)秦升组织用石头修筑城墙,完工后,州里的官员百姓都说:“修筑石城墙是为了保护州人而修,功劳大而事业可传播久远,应该有些言语传给后世,使后来的人永远不要忘记秦副知州的美德”。许多人都要求我来写篇文章把这事记录下来,我的本职工作也是做这事的,推托不得,不得不写此文,于是将这修筑石城墙的经过写下来并刻于石。

天下所有事都有其原委经过。人们做事创业一定有其根源,而后面结果也能列举。北宋哲学家、易学家邵雍说:“万事万物生于心也”。然而心其根源是什么?心统领恻隐之心、羞恶之心、辞让之心、是非之心。孟子曾经说,知道推广四端(指仁、义、礼、智四种道德观念的开端、萌芽)而能充实它,足可以保全国老百姓平安。没有什么事比保护老百姓的安危重要,全国的老百姓很多,保护其安危并非一件简单的事,然而很大而且很难的事就是推广四端而能够充实它,以确保全国老百姓充裕而有余,心之用就很大了。古代的人有践行这些,老百姓的安危就有保障了,有关老百性物质生活保障和尚德之事,是常态了。然而人们忧患发生变故,或者遇到出乎预料之外的事,则明白想要有与一定身份地位相应的威仪,其少有的美事是修补城墙,除用兵器来杜绝超越侵犯,杜绝劫掠而采取的预防措施,未曾遗忘。这应该是孝、悌、忠、信四德扎根于心,深感为人做事的根本,应该确立好事情的根源而得到这根源的结果深深埋藏在自己的心中。这就是当代老百姓相互生养和睦,安全而没有隐患。古代帝王之所以鼎盛,后世的人都认为有一种尚德之心。荒废而不治理,做事没有其向善根源,其中即使生存,或又不能充实四德而长期坚持,又不能坚持长久且纯熟于心,顺着困难之时而不研究使用,这就是万事万物之所以不能达到经久不衰的原因了,很是感慨呀!修筑城墙也是如此。

广安之地,分设于秦汉,开始设县于隋唐,设军城于宋代,设府城于元代,设州城于明代。其治地依靠秀屏山,面对渠江,两边分别是西溪(河)和洗脚溪(后来的名)。过去的人因为凭地势险要,只有用木编栅栏代替城墙,一旦有战争发生,例如宋代宝祐(1253-1258)和景定(1360-1264)年间,老百姓灭于敌人的虏掠。到了元代(1271-1368),州城虏掠的程度不勘入目。

这即使不在于险要不险要,然而先王设置险要处用以守卫国土,难道是因为尚德的思想用以防备其隐患,好像是疏忽了防患吗?幸好我们的太祖皇帝登基以来,仰望帝王一片治国理政之心,总揽全局,肃清了全国的敌人后,考虑到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,治理国家的初衷和效果,与保护百姓安危实际情况还有差距。待平定天下之初,全国平安无事,各州治理官员,居安思危,城池虽然安稳但未考虑升级防固城池。宣德(1426-1435)年间,盗贼又四起,(广安州)地方官当时的栅栏围墙隐患太大,奏请朝庭开始设守御千户所,于是开始进一步强化栅栏的防御作用。每年,依靠依山和临江的地势优势,对用石头彻墙补栅栏之不足,未完全发挥防御作用。成化丙午(1486)年,秦升出任广安副知州(同知),正巧遇到都宪延平(府南平县)出生的刘璋到四川任职(

1484年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,先河南,不久,改抚四川)

,立志改变百废俱兴的这种现状,下文到府州县,督促各地对城池加强防御修筑城墙,广安州纷纷响应而执行,在做好本州时常工作外,利用空的时间调查州城四方城墙现状,思考如何改进,强化防御功能,精心组织工匠设计,与同事们商定方案后,利用农闲时间,组织工匠,在州城原城墙基础位置,就地取材,在山湾或河边采集修城墙的所需石材,根据地势现状原则上利用旧的城墙基础,遇到河或池有水的地方就培土增高,遇到山丘高处就削平山丘。水流的地方就修洞让水继续流,或者修渠改道疏通水流。秀屏山后的西山的岭可以代替城墙功用实现防御功能。其平坦的地方于是开为城门,城门上建城楼。东南北城墙互通,在城墙高处,向外看,可以看到广门的望子山,向城里看可以看到秀屏山崖。州城内没有修房子空的地方,长宽有几百步,一纵一横,其规划可跑古车和马,也可修房子供人居住,州城(秀屏山)亭之外,可以作为士兵练武之地,周边修建营房,供士兵居住。在秀屏山最高处复建霄汉阁,在里面布置钟,安排人准时敲钟以提醒人们每天是什么时间。州城东临溪水(文庙往新南门方向),则以溪水旁低处作为城墙基础,并且截弯取直,让溪流的水自由奔流。临渠江方向则依河岸为界,城墙周长千余丈(后查千八百丈,5994米),高(十尺,3.3米,不清楚加没加女墙垛口)(1925年6月14日,知县范遵武御任移交书称“任内经管城垣一座,周围九里七分,计802丈(2671米),内墙602米(2004米),连女墙垛口高一丈五尺,五城楼各一座”),厚在高的基础上减二尺(2.64米)。在城墙上巡逻的士兵,即使晚上,也能轻松在东南北城墙上行走(走通)。城墙修建开始时间是1486年的冬天,完工是1488年春天。虽然繁杂劳役,其功劳大大的。

由于秦升敦厚宽大通达明敏而平坦率直让人明白,洞察人情,事理仔细斟酌,碰到老百姓的事平等对待(百姓)。或带领富豪以义相处,在适当时侯好洒好菜招待,巡察督办方法得当,工程不搞复杂或不催工,简单而容易接受,故老百姓快乐工匠们高兴,筑墙坚固而且砌墙质量好,事情办得快,而功劳很大可以传播很远很久。秦升的这一举动,善于观察的人由外表现象看本质,其行为仁者充满慈爱之心,智者干事,礼者节义之判断,其端正,大概可以看到了。况其主张守义之风,激发士人们使他门感觉可耻的是什么,在得到好处平等卖田相同价格,明白富家子弟使之勤勉仁义,一切所以感动的,都从这里产生的呀!世界上很多事对执政者来说实行宽政(仁政),则老百姓态度冷淡,大概执政失败认为宽政而失意的样子在于宽政,孔子不说“宽政可以得到百姓的支持?”,又不说“居位在上不宽政,我怎么看不到?宽政固然仁义需适度,况且其有两个方面都有益处罢了!哪么这样说的话,秦升大兴土木有巨大耗费而老百姓忘我劳动而没有怨言,其中一定有其本源的东西。我悲叹庸俗的官员不学习,在非议纠正中恐吓,动不动以猛政(相对于宽政)方式对待百姓,百姓会同意吗?也算通达怜悯吧!而今圣天又登基称位,改元(弘治)之初,想到光大列祖列宗治理国家的不易,保全国家发布诏令的用心,充分考虑到有关官员中有卓越才能品德之人委屈下属官员,告诉哪些阻挡之人选拨有用的人才,这是百姓之幸。圣人之心,天地帝王之心。秦升没有性急的行为,应当有人明白而忠诚为国的人,推举而选拨他们,辅佐天下地方官员就有阶梯升迁了。姑且可以引领这心了,从前更益推广而充实这些而不停止罢了,将所说的事远远大于简单的公务,以信义,我永远也说不完,所以记录下来以等待想记录群众的意见。秦升固然不能受得住,而也不为纠正用以抹拭人之常情。

秦同知名升,字叔熙,江西南昌县人,乙未(1475)进士,给事刑科以言事出,余凡有事于斯举者,姓名、爵里并得附书。

(广安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吴开全翻译20212130)

来源网络侵删
上一篇:大云山景区 下一篇:广安历史上的四大书院,你一定要知道